酿造工艺
WINEMAKING
传承 古法 酿造
我们品牌坚守古法酿造工艺,不忘初心,延续千年的醇香,沿用传统工艺,同时采用人工培养老窖,高温堆积发酵、中途回沙,慢火蒸馏、分等贮存、精心勾兑等新工艺和新技术形成了“甜、棉、软、净、香”的独特风格。经过10的磨砺,从原酒的精益求精到优质天然山泉水的选择,制造工艺的秉承传统,包装物料的环保用材,每一个细节,每一处用心都秉承工匠精神,匠心坚守,传承经典,还原经典的味道。
甄选优质天然高粱
红缨子高粱颗粒坚实、饱满、均匀、粒子小、皮薄,支链淀粉大于90% 能经受九次蒸煮、七次取酒。
天然山泉水
坐落于赤水河上中游节点处,水质好,用这种入口微甜、无溶解杂质的 水经过蒸馏酿造出的酒特别甘美。
传统工艺酿制
一年生产周期,两次投料,九轮蒸煮,八次发酵流程,七次取酒,坚守古法酿造工艺,不忘初心,延续千年醇香。
____
12987工艺

一年1个生产周期、2次投料、9次蒸煮、8次发酵、7次取酒简称 一二九八七工艺


年的生产周期

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是所有白酒中最长的,从原料下沙到最后一次取酒结束,前后耗时一年,即一年1个生产周期。

其间,只投两次粮,投粮过程中不取酒,而取酒过程中不再投粮,这好比“整存零取”。

酱香酒的用粮极为讲究,必须选用优质的糯高粱,它具有粒小、皮厚、单宁含量高、支链淀粉含量高、耐翻耖、经得起多次蒸煮等特点。

“粮为酒本,曲为酒骨”,用粮优质与否,从根本上决定着酱香酒的品质。


次投料


**次投粮叫下沙(“沙”指高粱),时间在重阳节前后。下沙的投料量通常占总投料量的50%。

第二次投粮叫耖沙(耖沙,仁怀本地话,读音chào沙,“耖”和“下”一样,都是动词,下是投下,耖是翻搅均匀),时间一般为**次下沙后的一个月后。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%。

下沙、耖沙投粮生产结束后,取酒过程中除了加大曲粉外,不会再加高粱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二次投料”。


次蒸煮

酱香型白酒在下沙(投料)、耖沙(第二次投料)环节各混蒸一次,第三次蒸煮得到熟糟后,经过摊凉→拌曲→堆积→下窖→封窖发酵→开窖取醅→上甑烤酒六个轮次的循环,每一轮次都有一次蒸煮,整个过程共有九次蒸煮。


次发酵

八次发酵,是指高粱从下沙开始到七次取酒结束要经历八次发酵过程,每次蒸煮后对应一次发酵,由于取完七次酒后的糟醅不发酵直接丢弃,所以只有八次发酵。

酱香白酒在酿造期间,从第三轮开始不再投入新的粮食,但是由于原料粉碎或较粗,醅内淀粉含量较高,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,淀粉会被逐步消耗,直到第八次发酵结束后,醅内淀粉的含量仍在10%左右。


次取酒

七次取酒,整个生产周期要取七次酒,即一次酒、二次酒到七次酒。由于三次酒、四次酒、五次酒酒质**,我们称之为“大回酒”,六次酒称为“小回酒”

酱香酒在酿造过程中真正取酒是在第三次蒸煮后,到了每年的十二月和次年的一月份,才开始**次取酒,取酒完毕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、加曲、堆积、下窖、封窖发酵等流程,如此周而复始,每月一次,共需要经历七次取酒。

每一次取出的酒都有用处,任何进入到市场的酱香白酒,都需要经过不同轮次酒之间的勾调


酱香酒每个轮次的酒都有其独有的风格特点:


一轮次:无色透明、无悬浮物;有酱香味、略有生粮味、涩味、微酸、后味微苦;酒精度≥57.0%VOL。


二轮次:无色透明、无悬浮物;有酱香味、味甜、后味干净、略有酸涩味;酒精度≥54.5%VOL。


三轮次:无色透明、无悬浮物;酱香味突出、醇和、尾净;酒精度≥53.5%VOL。


四轮次:无色透明、无悬浮物;酱香味突出、醇和、后味长;酒精度≥52.5%VOL。


五轮次:无色(微黄)透明、无悬浮物;酱香味突出、后味长、略有焦香味;酒精度≥52.5%VOL。


六轮次:无色(微黄)透明、无悬浮物;酱香味明显、后味长、略有焦糊味;酒精度≥52.0%VOL。


七轮次:无色(微黄)透明、无悬浮物;酱香味明显、后味长、有焦糊味;酒精度≥52.0%VOL。